原來這樣收納,行李箱竟能多裝一倍!歐美旅人都在用的打包術,你試過了嗎?

 每次出遠門,如何高效打包行李似乎總是一道難題。不是擔心行李箱裝不下,就是到了目的地後翻箱倒櫃地找衣服,折騰半天,原本計劃輕鬆的旅行因此增添了不少煩惱。美國編輯 Quinn Fish 在一次旅行中嘗試了一種被廣泛推薦的打包方式——「捲衣法」,這個簡單的改變,意外地解決了她多年來的收納困擾,也讓她重新思考了空間利用的智慧。


其實,Quinn 早在家中抽屜中使用捲衣法多年。把 T 恤、毛衣,甚至內衣捲起來擺放,不僅能節省空間,更重要的是,一打開抽屜就能一眼看到所有衣服,無需翻找。但她從未想過這個方法竟然也適用於打包行李,直到有次她讀到 Apartment Therapy 的一篇文章,發現許多專業旅行達人也推薦這種方法。她決定親自試驗一下。

她先在自己的登機箱一邊用傳統方式——折疊衣服來打包,包括洋裝、上衣、褲子、泳衣和襪子。這種方式在視覺上雖然看起來整齊,但實際上非常佔空間。衣服堆疊在一起後容易鬆散、滑動,還可能在關箱時卡住拉鍊,甚至撕破衣物。更讓人頭痛的是,到了目的地後,如果沒有衣櫃或者抽屜可以收納,她幾乎每次找衣服都得把整個箱子翻個底朝天。

於是她嘗試將所有衣物捲起來再放進箱子。變化立竿見影:不僅箱子變得整潔緊湊,衣物之間也更貼合,幾乎沒有多餘的空隙,更重要的是——再也不用擔心起皺。捲起來的衣服像是一節節整齊排列的小圓柱體,放在箱子裡一目了然,就像超市貨架上整齊排列的商品,讓人一下子心情舒暢。

在這個基礎上,Quinn 又引入了一個提升收納效率的好幫手——壓縮式打包袋。她使用了來自 Nomatic 的三種尺寸的收納包,將衣物按照用途分類打包:最大號的放毛衣和洋裝,中號的放上衣、泳衣和運動內衣,小號的則留給睡衣和褲子。每個收納包都有雙層拉鍊設計,可以壓縮空氣,把體積壓到原來的一半左右。這樣一來,不僅節省了大量空間,還能在不使用真空袋的前提下,達到「壓縮包」的效果。

Quinn 特別喜歡這種「可視化」的收納方式。每個收納包打開後都能清楚看到裡面的物品,不必再擔心遺忘帶了什麼。而且這種分類的方式也讓旅行途中更有條理,比如到了飯店只需要拿出放睡衣的那一包就可以洗澡休息,不必整個箱子翻個遍。

在這個過程中,她還摸索出不少實用的小撇步。比如把易碎或易變形的小物件,例如太陽眼鏡、飾品盒,塞在捲起的襪子或柔軟的毛衣之間,不僅節省空間,也能起到保護作用。又比如將香皂裝進密封袋夾在衣物之間,不但避免弄髒衣物,還能讓行李箱裡始終散發淡淡香氣。她甚至習慣在最上層放上睡眠噴霧、眼罩等抵達後立刻用得上的物品,方便一打開行李就能拿到,極為貼心。

當然,不是每種衣物都適合捲。比如西裝外套或特別易皺的真絲裙,她還是選擇用傳統折疊法,再用衣物包裹保護。但總的來說,對於多數旅行衣物來說,捲衣法幾乎是萬能的。

這次旅行回來後,Quinn 將這個方法徹底運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。甚至在家整理衣櫃時,她也習慣用類似的方式分類衣物,還讓她省下了買更多儲物櫃的錢。她也推薦身邊的朋友嘗試,不少人試過後都大呼驚喜。

空間優化聽起來像是工程師的課題,但其實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能受益的小智慧。就像 Quinn 的經歷所展示的那樣,一個簡單的動作改變——從折疊改為捲起,不但讓旅行打包變得井然有序,還意外提升了生活品質。我們常常被物品的「量」所困,卻忽略了「如何放」的藝術。與其不斷買更大的箱子、更高的衣櫃,不如學會精巧安排,釋放現有空間的最大潛力。


旅行的意義不只是目的地,也在於過程的輕盈與自在。而一個整潔高效的行李箱,就是這趟旅程最好的開始。下次出門,不妨也試試把衣服捲起來,也許你會像 Quinn 一樣,驚喜於這個看似簡單的小改變所帶來的大不同。

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