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專業收納師 Heidi Ganser Lang 就曾說過:「我認為廚房檯面應該是被尊重的工作區域,而不是東西的擺放場。」她經手的客戶從新婚夫妻到三代同堂的家庭,每一次廚房整理的首要任務,都是讓檯面恢復它本來的功能性與呼吸感。
說起來容易,實際執行卻常常充滿挑戰。以下這些物品,或許你也習慣性地擺在眼前,但其實許多極簡主義者從不會讓它們常駐在廚房檯面上。
像咖啡機、烤麵包機這些天天使用的家電,許多人認為放在檯面上最方便。但極簡主義者也使用這些家電,只是會特別安排一個「家」讓它們隱藏起來。住在紐約布魯克林的設計師夫妻 James 與 Emily 在重新裝修廚房時,就特地設計了一個內建插座的家電櫃,平常關上門就不見蹤影,使用時再打開。他們笑說:「這樣讓整個空間就像是開放式辦公室的茶水間,每個東西都井然有序,早晨的咖啡時間也更從容。」
而那些使用頻率不高的家電,例如打蛋機、果汁機、或是那台你每年只拿出來幾次的三明治機,更不應該佔據你寶貴的空間。收納師 Shantae Duckworth 分享過一個案例:一對住在洛杉磯的退休夫妻,家中廚房本就不大,卻因為過去工作忙碌,總習慣「眼見為憑」,所有東西都堆在檯面上。重新整理之後,把不常用的家電統一收進儲物櫃中,不只讓空間看起來寬敞多了,清潔也方便許多,兩人甚至重新找回做菜的樂趣。
再來是刀具。許多人習慣使用木質刀座來存放廚刀,但這類刀座體積大且難以清潔。Heidi 建議改用磁吸刀架,不但節省空間,也讓使用時一目了然。當然,如果家中有年幼孩子,也可以選擇將刀具收進帶有安全鎖的抽屜中,兼顧實用與安全。
談到料理工具,像是鍋鏟、木湯匙等烹飪常用品,不少人會將它們放進陶瓷罐裡擺在爐邊,看似方便,其實卻讓整體空間顯得凌亂。極簡的做法是將它們統一收進抽屜內;若是使用頻率非常高,也可以裝設幾個低調的掛鉤或懸掛式收納條,讓工具有序地懸掛在牆上,看起來整齊又不佔空間。
水果籃可能是另一個你從未懷疑過的存在。乍看之下它既實用又美觀,但實情是這些籃子最後常常成了收納雜物的「黑洞」——除了水果,還會多出收據、零食、甚至無主的橡皮筋。Heidi 建議改用吊掛式果籃,或者在餐櫃內設置專區存放水果,不但可以避免雜亂,也更有助於保持食材的新鮮。
至於裝飾品的部分,這可能是許多人最容易忽略的盲點。木製的「Gather」字樣、乾燥花束、小燭台……看起來溫馨有生活感,但過多的裝飾反而壓縮了廚房的實用性。Shantae 常鼓勵客戶選擇一件具有意義的單品,例如一盆綠意盎然的植物,或是一件手工陶器作為點綴,不僅視覺清爽,也能保留溫暖的氛圍。
當然,最難清除的往往不是物品本身,而是那些日常堆積的「順手放」。水瓶、信件、口罩、鑰匙,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,都可能不經意間把東西放在廚房檯面上。對此,Shantae 分享了一個她在芝加哥郊區客戶家中經常使用的小技巧:設置一個「過渡區」,像是在玄關櫃裡設一個信件盒、鑰匙掛鉤,或是為日常雜物安排一個多功能抽屜,讓物品在進入廚房前就已經有了歸處。
極簡主義並不是讓空間變得冷冰冰,而是讓每一件物品都回歸到它該在的位置。廚房也不必變成樣品屋,而是一個真正為生活而設計的地方。正如那對退休夫妻所說:「我們並不是想過極簡生活,只是終於能看見檯面,心也靜下來了。」
所以下次當你準備把早餐盤「暫時」放在料理台上時,不妨想一想,它是否真的屬於這裡?或者,其實只是暫時沒有地方去?真正的整齊,從來不是把東西藏起來,而是讓每一件物品,都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家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