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美國一個寧靜的小鎮上,Erica 一家終於搬進夢寐以求的新家。那是一間陽光充足、附有寬敞儲藏室的廚房。搬家時正值感恩節前夕,面對滿地的搬家箱與日常用品,Erica 只能把所有食物雜物通通往儲藏室一擱,心想「之後再說吧」。沒想到這個「之後」,就拖了好幾個月。
一開始她以為只是小問題,反正家裡也沒人介意。但現實是,幾乎每天她都要為了找到一瓶橄欖油或一包糖,在層架間翻箱倒櫃。義大利麵和餅乾混雜一堆,有些食品甚至掉到清潔用品旁邊。混亂不僅浪費時間,也讓她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一種潛在的焦躁和無力感。
真正讓她下定決心徹底改造儲藏室的,是年初被診斷出一種慢性疾病。醫師建議她調整飲食,少吃加工食品,改為無麩質、低糖飲食。面對這樣的轉變,她意識到,如果不從根本上調整生活方式,是無法真正改善身體狀況的。
她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整個儲藏室清空。她將所有食品通通搬出,擺滿整個廚房地板與餐桌。“我看到那一堆食品時簡直嚇傻了,”她說,“有些罐頭快過期了,我居然完全不知道。”這場全面大掃除,也讓她認清了家中食物的實際狀況,並找到改善空間的可能。
Erica 面臨的第一個挑戰,是儲藏室的垂直空間雖大,卻沒有被有效利用。層架之間距離太高,導致上層容易傾倒、下層空間則被浪費。她靈機一動,購買了幾個原本用於衣櫃的收納格架,將它們橫放於層板上,結果效果意外地好。整體空間瞬間變成兩倍可用,不但堆罐頭變得穩定,還可以依種類分區:豆類、番茄、玉米、菠蘿各據一格,取用再也不用手忙腳亂。
因為自己必須改吃無麩質和低糖食品,而丈夫與孩子則仍維持原來的飲食習慣,Erica 也必須在收納上多費心思。她開始替換家中常見的高糖零食,用 Annie’s 出品的天然餅乾和果泥條來取代,孩子們不但沒有抗拒,反而覺得味道更好。
“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罐子,專門放孩子們可以自己拿的零食,”她說,“像是蘋果泥、健康能量棒等等。這樣他們肚子餓時就不必來問我,也不會亂翻整個廚房。”
此外,她用半高的木質收納箱來裝常見的盒裝食品,如蛋糕預拌粉、即食義大利麵等。這些原本容易凌亂的紙盒,在收納箱裡整齊排好,不僅美觀,也方便清點數量。
整個儲藏室中最令她滿意的一區,是那一排透明玻璃罐。這是她從一個歐美家庭主婦社團中學來的方式。她將常用的烘焙材料,如麵粉、糖粉、玉米粉、可可粉、燕麥、自製調味粉等分別放入同款玻璃罐,再貼上小黑板標籤,用粉筆筆記清楚。每次做點心,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哪一樣快用完了,補貨也方便。
除了固定的層架,她還增加了兩台小型推車,一台是她女兒專用的「午餐車」,上面放著便當盒、果醬、健康零食等,讓孩子自己準備學校午餐;另一台則是她專用的無麩質推車,專門收納一些家人不常吃,但她每日必備的特殊食材。
整理完之後,她發現整個生活節奏都改變了。做飯更有效率,購物不再漫無目的,孩子也學會自己找食物。她說:“收納真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,不只是時間上更有效率,更讓我們的飲食更健康、更有意識。”
她特別提到 Sprouts 這家超市,在她轉向無麩質飲食初期幫助非常大。“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差點哭出來。架上都是我可以吃的東西,不用再看標籤看到眼花。就連孩子和老公也愛上了那裡的天然食品。”
Erica 的故事,或許正是許多歐美家庭的縮影。儲藏室不只是放食物的空間,更反映出一家人對生活的態度。無論空間大小,只要合理分類、靈活利用,以及因人而異的細節設計,都能讓生活有質的提升。收納,不是一場戰爭,而是一場能慢慢享受、逐步改善生活品質的溫柔革命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