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歐美家庭中,窗簾不僅僅是遮光的工具,更是一種軟裝美學的延伸。不論是紐約公寓裡面朝街景的落地窗,還是加州陽光房的一排法式推拉窗,窗簾所呈現的狀態,往往正是家庭對生活態度的體現。而窗簾的長度,在這其中看似細節,實則深深影響整體空間的氛圍。
住在芝加哥郊區的室內設計師 Amy Switzer 最近剛幫一位客戶翻新了她的客廳。那是一套帶壁爐的傳統美式住宅,屋主是一對退休夫妻。他們喜歡溫暖的色調和典雅的家具,但總找不到適合的窗簾——不是太短顯得倉促,就是太長拖地容易積灰。Amy 最終選用了她自己設計的一款天鵝絨窗簾,長度恰到好處,剛好「親吻」地面。她說:「窗簾最好是剛好觸碰地板,但不拖地,這樣的效果最俐落、最得體。」
窗簾長度這個看似簡單的選擇,其實背後藏有許多講究。如果想營造更正式、復古的氛圍,可以讓窗簾的長度比地板多出一到四英吋,形成自然下垂的「puddle」效果。倫敦一位藝術收藏家最近就在她的餐廳選用了這樣的設計——酒紅色的亞麻窗簾搭配古董家具,顯得沉穩又大氣。不過這種「拖地式」設計也有缺點,清潔起來比較麻煩,家中若有寵物或小孩則可能不太實用。
身為室內設計師與 HGTV 節目主持人的 Shay Holland 則偏好實用派。「現在的家庭大多不是那麼正式的空間,拖地的窗簾雖然氣氛十足,但不一定適合所有人。」她建議,有小孩或毛小孩的家庭,可以讓窗簾稍微離地幾毫米,避免被拉扯、咬破或弄髒。
判斷窗簾是否太長,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小技巧,那就是「紙張測試法」。只需把一張普通的 A4 紙插到窗簾底部下方,如果紙張無法順利滑入,就表示窗簾可能過長。這方法簡單實用,特別適合租屋族或臨時布置空間時快速判斷窗簾長度。
除了長度,窗簾的安裝高度同樣重要。若窗簾桿裝得太低,整扇窗看起來會顯得壓迫、沉重。設計師普遍建議將窗簾桿安裝在窗框上方四到八英吋的位置,如果你家的天花板不算特別高,甚至可以考慮將桿子安裝接近天花板的位置。這樣不僅讓窗簾完全拉開時不遮住窗戶,還能在視覺上「拉高」整個空間。
Shay 曾在一個小戶型的臥室設計中,運用了這種「高掛窗簾」的方法。她選用淺灰色輕柔材質的窗簾,從頂端一路落地,完整遮蓋窗戶牆體,讓人一走進去就有一種空間被延展的感覺。她笑著說:「這就像穿高腰褲一樣,視覺上腿拉長了;窗簾掛高一點,房子也顯得更高。」
除了長度與高度,窗簾的寬度同樣不能忽略。過窄的窗簾會讓窗戶顯得侷促又功能不足。Switzer 建議,窗簾的總寬度至少要達到窗戶寬度的兩倍,甚至 2.5 倍。比方說,一扇 1.5 公尺寬的窗戶,窗簾總寬度至少要 3 公尺,這樣拉開時才有自然的皺褶感,不會顯得單薄。
不過,現實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個麻煩:窗簾縮水。Shay 曾分享過一個教訓:「我曾洗過一套亞麻窗簾,結果縮了足足 20 公分。」所以如果打算經常清洗窗簾,尤其選擇天然材質(如棉、麻),購買時務必要預留縮水空間,或考慮選擇可乾洗或使用蒸氣熨燙的款式。
在掛窗簾前,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多點測量。許多老屋的地板並非完全水平,左邊與右邊可能會有些微高低差。如果只測量一個位置,很容易導致窗簾一邊拖地、一邊懸空的窘境。Amy 建議:「從地板量到桿子位置時,記得在多個點測量,也別忘了把窗簾扣環或掛鉤的高度一起算進去。」這樣窗簾裝上後才能水平整齊。
窗簾作為一種軟性裝飾品,雖不像沙發、餐桌那樣成為空間焦點,但它緊貼牆面、延伸垂直高度,反而更容易改變整體氛圍。它既是一種功能,也是一種生活細節的體現。
就像住在布魯克林的攝影師 Lana,她在臥室裡選用一套帶有淡藍灰色調的紗簾,外層再搭配厚實的遮光布。她說:「我每天早上拉開窗簾時,感覺像是在開啟新的一天。」對她而言,窗簾不只是實用的工具,更是一種生活節奏的儀式感。
所以,別小看這塊布料。選得對,它能讓你的家變得更柔和、更完整。其實並不需要高深技巧或昂貴預算,只要一張紙、一把捲尺,以及一點用心去打理生活,就足夠讓居家品質大大提升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